对了,以王熙凤的情商,如果“比戏子”真是人格的侮辱的话,她怎么可能说出来?
王熙凤能用黛玉比戏子,就说明“比戏子”根本不是什么侮辱。引得黛玉生气的、引发宝黛湘矛盾的,也不是“比戏子”本身。或者不如说,王熙凤拿黛玉比戏子没事儿,贾母这么比也没事儿,王夫人薛姨妈迎探惜这么比都没事儿。只有湘云宝钗拿黛玉比戏子,才会比出事儿来。
先说“比戏子”为什么不是人格侮辱。宝玉对黛玉好不好?有没有一丝一毫侮辱人格的意思?可是宝玉就曾拿黛玉比过戏子。
不信?请看第三十回:“再留神细看,只见这女孩子眉蹙春山,眼颦秋水,面薄腰纤,袅袅婷婷,大有黛玉之态”。这是宝玉心里想的。之前有“这女孩子面生,不是个侍儿,倒像是那十二个学戏的女孩子之内的”,已经认出她是戏子了。虽然没有说出来,可如果“比戏子”的确有侮辱的意思,宝玉又怎么会这么想?
王熙凤用黛玉比戏子引发湘黛宝玉矛盾,是在第二十二回。宝钗是第四回来到贾府的,第五回一开始就交代“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”。而湘云,从小就住在贾府,后来也常来常去,在读者心中似乎是老熟人了,其实她的正式出场,是在第二十回。
湘云一出场,就引出黛玉的“从哪里来”“还许你从此不理我呢”一番醋意;宝玉跟着去哄,湘云又追上去“二哥哥,林姐姐,你们天天一处玩,我好容易来了,也不理我一理儿”;同时,湘云还说黛玉“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,就算你是好的。我算不如你,他怎么不及你呢?”,借直爽天真,来挑唆钗黛;而宝钗赶来劝解:“我劝你两个看宝兄弟分上,都丢开手罢”,丢开手就丢开手,怎么偏要“看宝兄弟分上”?还是在激化湘黛的矛盾。
这段时间,正是宝钗、黛玉、湘云与宝玉的情感纠葛最尖锐激烈、也最明显的时候。宝钗自不必说。湘云和宝玉从小一起长大,对后来的黛玉有一种“儿童妒忌新生弟妹夺宠的心理”。黛玉呢,与宝玉一见钟情,以宝玉的“正牌女友”自居,对湘云这个“小青梅”或“白月光”,也是充满嫉妒——尤其是宝黛虽然心心相印,却未通款曲,还在互相试探的阶段,充满猜疑,于是对宝钗湘云更加敌意。
这个阶段是最敏感多心的。湘云一句小戏子像黛玉,就可能引发黛玉的不满,然而这还不是最重要的。重要的是宝玉“忙把湘云瞅了一眼,使个眼色”。
如果只是湘云比喻、黛玉生气,完全可以反唇相讥、最多打闹一番,也就过去了。就像后来王熙凤说吃茶做媳妇,黛玉也生了气要走,宝钗一句“颦儿急了,还不回来坐着,走了倒没意思”,也就拉回来了。
可是有宝玉的介入,情况就不一样了。在黛玉看来,宝玉给湘云使眼色,分明是他俩有默契、有共同保守的秘密,自己成了外人;而在湘云看来,宝玉给自己使眼色阻止,就是护着黛玉、与黛玉亲密、把黛玉当成自己人了。两个人都觉得自己受到排斥,又不好意思向对方发作,结果是都把气撒在宝玉身上。
引发这场小冲突的王熙凤,除了引发冲突之外,完全是置身事外。她没有侮辱黛玉的意思,黛玉也不会去追究她、责怪她。
所谓“像戏子”,不过是湘黛借题发挥的吃醋而已,哪有王熙凤什么责任呢。
嘉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